原创:公社手记 基本面驱动 2022-05-08 - 小 + 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视角对部分热点个股或行业的学习解读,用于复盘和理解市场,而非投资推荐,追高买入风险极大,请谨慎使用独立研判。 县城城镇化:以人口规模为准绳补短板 (来自韭菜公社www.jiucaigongshe.com)
1、事件驱动:22年5月6日盘后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目标到2025年取得重要进展。 (1)指导思想: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工作要求: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地区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 (3)发展目标:到2025年,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
2、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1)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城市群都市圈内县城融入大城市,承接人口产业转移,成为卫星城。 (2)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县城发挥特长,培育特色经济和产业。 (3)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推动位于农产品产区县城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4)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推动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 (5)引导转型“人口流失县城”: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引导人口向邻近发展优势区域转移。
3、解读: (1)人口是核心指标:“人口”一词多次出现在文件中,例如“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等标准,都意味着此次县级城镇化,管理层将以人口为基准和导向,向符合人口标准的县城倾斜资源。 (2)政策覆盖面广:县城城镇化补短板,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并没有特别突出受益的行业。按照市场的炒作惯性,基建房产产业链会优先受益。
4、下沉方向:120个示范县 (1)2020年发改委颁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将120个县及县级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名单。今年颁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也同样提到了这一点,印证120个县及县级市将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 (2)从区域分布看,120个示范县中有58个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其中“江浙闽粤鲁”五个经济大省各占有10个示范县,反应区域内活跃的县域经济。值得关注的是,湖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同样拥有10个示范县,体现了其在内部中的核心定位。此外,安徽、河南、湖南、四川作为内陆重要省份各拥有5个示范县,值得关注。
5、关注方向: (1)大城市周边县城城投:长江流域大型城市周边县城(湖北、安徽、河南、 湖南、四川),受益于区域发展一体化,这一类县城将融入大城市,承接人口产业转移,成为卫星城。 Ø (2)专业功能县城城投:东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可利用自身资源及交通等优势发挥特长,培育特色经济和产业。
6、辨识度较高标的: 宏润建设(3板):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的建筑施工业务。 艾布鲁(次新):致力于解决农业农村中的污水、固废、土壤污染及生态问题。 恒锋信息(超跌):可运营+智慧县城(区)是公司智慧城市业务的亮点。
7、风险提示:该文件本身属于框架政策,并没有具体诸如拉动投资规模数据,短期题材情绪炒作为主,投资需谨慎。 (部分资料来自知乎、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
医疗新基建:县级医院提标改造,医疗基建加速推荐 (来自韭菜公社www.jiucaigongshe.com)
1、事件刺激:5月6日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第五条中提出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级医院提标改造; 县城是未来几年内新基建最关键的领域,对比县城与城市看,人口方面,2021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县城(含县级市)为2.5亿人左右,占比城镇总人口约27%;经济体量方面,县城占全国GDP约40%;
2、与县级医院提标改造的内容主要为5小条 在第五条中的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方面,文件提出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具体为: 1)提高传染病检测诊治和重症监护救治能力,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 解读:此条政策,利好ICU病房建设;根据OECD数据,2020年,中国每十万人ICU床位数为4.5张,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美国21.6张、如德国28.2张、法国16.4张、日本13.8张。 2)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推动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 解读:在2022年4月20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首批纳入“千县工程”的县医院名单,1233家县医院纳入。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此次政策呼应,意味着千县工程的工作在不断推进中。 3)推进县级疾控中心建设,配齐疾病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现场处置等设备。 解读:在疫情期间,各地对此项目的紧急采购,有了一定的基础; 4)完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施设备。 解读:4月15日,国家卫健委专门发文就妇幼保荐机构的设备配置标准作出规定;此领域业比较薄弱,结合中国当下面临的人口危机,在未来几年,除了千县工程,妇幼保健机构也是重要发展领域; 5)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三甲医院对薄弱县级医院的帮扶机制。 解读:主要为解决县域医疗的优质医生资源的缺失问题。
3、医疗设备国产化加速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卫健委、安徽省医保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自2022年6月1日起,未经批准,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今年6月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和自有资金采购进口产品,必须有主管预算单位和设区的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的审批,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进口产品采购。
4、医疗建设增长迅速 从医疗设施类建筑新签合同以及医疗基建招投标数据中可以看到医疗建设增长迅速, 1)根据中国建筑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数据,2020年和2021上半年,医疗设施类建筑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248和1,0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1.8%和138.6%; 2)根据瑞恒达招投标网站的数据,医疗新基建2021年与2020年相比提升77.3%;
相关公司及领域 ICU病房建设、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等,以及各省方舱医院的加速建设也是医疗新基建的一环,带动CT、超声、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增长。
(部分资料来自公告、投资者调研) 抖音:字节跳动旗下多个公司陆续更名或为上市筹备 (来自韭菜公社www.jiucaigongshe.com)
1、事件驱动:企查查显示,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生效时间为2022年5月6日。此外,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此举被外界推测为积极筹备上市。
2、赴港上市旧闻。20年就曾有消息称字节跳动正研究分拆抖音赴香港上市,并与高盛等投行洽谈上市安排,但之后IPO进程并无实质进展,直到21年4月23日,官方头条号上才回应:“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公司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目前无上市计划”。
3、21年收入放缓。虽然抖音电商业务保持持续增长,但字节跳动营收整体放缓,2021年营收约为580亿美元,同比增长70%,增速有所放缓。去年11月,梁汝波宣布成立六个业务板块: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如果真的上市,那么大概率会是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这些国内互联网业务一起打包。
4、相关公司:
(部分资料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润达医疗:核酸检测常态化带来业绩增量 (来自韭菜公社www.jiucaigongshe.com)
1、公司概况: (1)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领域,是国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主营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体外诊断(IVD)产品研发生产业务和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以及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公司累计为全国4,00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体外诊断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 (2)上游IVD生产制造:自主品牌产品领域覆盖糖化、质控、质谱仪、分子诊断、POCT、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等领域。 (3)第三方实验室:上海中科润达及黑龙江龙卫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25.60%,主要系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和常规检测业务的逐步恢复。
2、新冠核酸检测: (1)22年4月28日,公司在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在上海的新冠检测中,公司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并且会继续增大产能。 上海市:虹口区和浦东新区两个第三方实验室固定检测点(检测能力超30万管/天),黄浦区世博园等地区相关移动方舱实验室(检测能力超3万管/日),以及承接了上海地区数百个常态化便民核酸检测点(检测能力不祥)。 黑龙江省:公司承建了东三省最大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设计检测量可达25万管/日,自4月1日开始投入使用,现检测能力可达10万管/日。 (2)业绩测算:上海市+黑龙江省合计日检测量约43万管/日,按照多人混检5元/管,单人单管20元/管测算,则单月营收为6450万-25800万。假设净利润率10%-15%,则月净利润约为645万-3870万。 (3)试剂盒成本:安信证券分析师结合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等几家主流检测试剂盒厂商的财报,大概测算出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每份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元-5元左右,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业绩报告: 2021年:分别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8.60亿元(同比25.33%)、3.80亿元(同比15.23%)和3.71亿元(同比14.92%)。 2022年:一季度分别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69亿(同比7.34%)、0.41亿(同比-53.96%)和0.37亿(同比-56.37%)。
4、风险提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区域华东及东北2022年以来均爆发较为严重的疫情,预计将对全年营收、业务拓展及回款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公司核酸检测业务规模会随着疫情逐步控制而下降。 (部分资料来自E公司、安信证券、浙商证券、方正证券、公告互动)
河化股份:开展三款新冠药中间体研发工作 (来自韭菜公社www.jiucaigongshe.com)
1、事件驱动:5月6日盘后讯,公司表示目前已开展了莫那比拉韦中间体研发工作,已完成工艺开发及优化,准备放大。公司拟与合作方开展帕罗韦德中间体研发工作。
2、三款新冠药中间体。公司目前主业为医药中间体,主要产品为抗疟疾类、孕激素类、营养剂类等品类的药物中间体。根据现有资料,公司将拥有三款新冠药中间体研发工作: (1)莫那比拉韦中间体(默沙东Molnupiravir)。默沙东主要是诱导病毒RNA复制过程中产生变异,药物有效率为30%,涉及上游原料药中间体的供应商还有拓新药业、天宇股份。 (2)帕罗韦德中间体(辉瑞Paxlovid)。国内精华制药子公司森萱医药占了利托那韦中间体70%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设计年产能可达230吨。 (3)国产新冠药中间体。国产新冠口服药方面,多家企业在积极布局,预计下半年会有获批上市。现在无论是君实生物的VV116,还是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技术路线都是核苷酸类似物,跟默沙东一样,对于其疗效,不可预期太高。上游中间体方面,君实生物涉及供应商有河化股份,真实生物涉及供应商为拓新药业、奥翔药业。
3、全球唯一生产厂家。子公司南松凯博和重庆西南制药二厂供应磷酸氯喹关键原料,工信部曾把磷酸氯喹原料药及制剂纳入疫情防控中央医药储备,国家卫健委也已将其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据悉,南松凯博是磷酸氯喹关键原料氯喹侧链的全球唯一生产厂家。截至3月8号,公司生产出氯喹侧链成品3.8吨,主要用于合成磷酸氯喹的关键中间体,公司羟基氯喹侧链产能约200吨,氯喹侧链产能约150吨。据查,磷酸氯喹价格相差较大,在3000元-1000元/kg不等,且公司产能需要根据需求来产出,因此相关利润难以计算。
4、其他业务。公司的尿素业务主要是委托加工销售方式,总体业务量不大,目前也没有考虑开展期货业务。而医药中间体业务因为细分产品较多,目前没有明确的排名。公司目前的医药中间体产品有羟基氯喹侧链、氯喹侧链、二噁烷(氯缩酮)等,其中两个侧链产品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约40%以上,二噁烷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在10%左右。
5、风险提示:研发推进情况受市场产品价格、需求情况及公司研发成本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部分资料来自上游新闻)
和顺石油:实控人拟回购股份,收入快速增长 (来自韭菜公社www.jiucaigongshe.com)
1、事件刺激: 22年5月5日晚公告,公司实际控人拟以0.5亿至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9.22元/股,高于当前股价18.47元58.2%;
2、产能扩张 公司大本营在湖南主业为加油站零售连锁经营、成品油仓储、物流配送、批发,在成品油流通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2021年内新增29座零售连锁加油站,同比增长78.8%,截至21年底公司共计64座加油站,公司拥有库容为2.95万立方米的湘潭油库,租赁恒阳油库0.9万立方米油罐,正在建设库容9万立方米的铜官油库,预计2022年二季度投入使用; 拥有1条3.2公里铁路专用线使用权、配套自有的物流体系;公司的注册会员数量已超过263万,同比增长34.18%。
3、收入高增长,利润下降主要是调价不及时 1)22年1季度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05.6%;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增长-37.7%;收入高增长得益于批发业务的迅速成长,主要系成功入选壳牌、中海油、省高速等一批跨国公司、央企、国企、民企等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2)利润增速下降主要系,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依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每十个工作日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报告期内零售价“十六涨五跌四搁浅”,仍导致零售价格调整时间与成品油采购价格不同步,零售价格调整滞后的情况下,批零价差空间缩小。 3)可以看出公司随着批发客户群体突破后收入规模在快速增长,利润下滑主要是调价不及时,随着今年2季度公司铜官油库即将投入运营,批发业务还能有更好的发展,如果把调价滞后性带来的损失解决掉,公司利润也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4、公司库存受益油价增长 22年1季度公司存货2.5亿,占资产比重10.7%,较去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库存为0.73亿,占资产比重3.7%;公司解释存库增长主要系油品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并表示随着业务规模扩大21年春节临近前进行了大规模备货; 公司库存的增长和收入增长基本匹配,虽然公司并没有刻意进行存货,但油价的上涨使总归是利好之前的备货。 (部分资料来自公告、投资者调研)
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备用号。 |
上一篇:静待真龙,重仓出击。
下一篇:周末大瓜来了!
基本面驱动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9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