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0-10-06 - 小 + 大
国庆假期,真的是有点忙,家庭聚餐、同学聚会、参加婚礼。
除了春节,每年也就这个时候,能和家人、朋友、同学多聚聚,这个时候,就感觉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每一次的相聚,都有些不舍。
相聚,怎么能不多喝几杯呢!所以本来是昨天更新的内容,推迟到今天更新了,假期隔日更新的计划,就这样被两被美酒耽搁了,在这里,老樊和大家说声,抱歉了 ------------------------ 假期嘛,还是轻松点,咱们考个试吧!
哈哈,和大家开个玩笑,一听到考试,估计大多数人,要开始紧张了。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一套网红“机构笔试题”,这套试题节前流出来后,迅速刷屏“机构投资圈”,之所以热度很高,还是这套试题的含金量颇高,得到一众私募机构的点赞。
老樊分享出来,是想让大家看看,机构是怎么做研究的,怎么去挖掘市场的投资机会,机构关注的核心问题,究竟又是什么。
这套试题,出自头部私募机构“淡水泉”,在刷屏机构圈的同时,不少投研高手,更是下场作答,答案本身,不是老樊想要和大家重点聊的,想要聊的,是围绕这组试题背后,投射出的重要投研原则,和底层逻辑。
一个投研原则——对优秀公司的深度研究、长期跟踪
老樊老是在强调,未来的投资,面对的宏观环境,是“强者恒强”的,所以要抓住好赛道上的优秀公司,实际上,不仅仅是要去投资优秀公司,更要去深度研究这些优秀的公司,研究它们,在投资上就是在“走捷径”,是事倍功半的。
这点上,这组试题已经给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要去看半导体的投资机会,不是去人云亦云,天马行空式的想象,而是先去复盘台积电等龙头成长的路径,对于酒店的投资机会也是一样,先去复盘华住,看水泥投资就会,就要去先复盘海螺的成长轨迹。
这其中暗藏的逻辑也很简单:首先,成功的优秀公司,本就是竞争选择的结果,是有其内在动因的。观察成功公司的成长路径、商业行为、战略选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行业最顶级的智慧,去了解行业属性、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产业趋势等,这是最快捷最高效的,所以对优秀公司的深度研究、长期跟踪,本就是行业研究的“捷径”。
其次,对优秀公司的深度研究、长期跟踪,带来的不仅仅是“投研层面”的丰收硕果,更多也是带来下一次的投资机会,在投资生涯中,优秀公司会提供很多次的投资机会,即使在某个阶段错过了,未来还会有机会,只有真正看得懂核心逻辑,才能在下一次机会上抓得住,毕竟优秀公司的股价,也不是持续上涨,也会有一波三折,在好时机上要抓得住。 ------------------------- 一个底层逻辑——“唯产品论,好产品才是最好的投资品”
老樊一直在强调“唯产品论”,透过这组试题,很直白,机构也是这么做的,第一题就单刀直入:晶圆代工环节出现台积电这样的垄断性巨头是偶然还是必然?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半导体这个“产品”,主要是分两组商业模式,Fabless+Foundry模式,即IC设计+制造;IDM模式,即一体化制造。
最早的时候所有的芯片公司,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不存在IC设计+制造,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特尔。
但随着半导体行业的不断成长,特别是摩尔定律的出现,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半导体这个产品”,因为制造工艺技术的升级,制程的提升,会导致投入越来越大。
如果公司所生产的这个半导体产品,规模效应达不到,就会亏损,所以就出现了专业代工厂,而芯片公司全部转成轻资产运营的设计公司,比如华为海思等。
所以说,高投入递增的“产品属性”,决定了规模效应的高门槛,进而决定了IDM模式的不可持续,台积电和英特尔股价的对比,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这20年英特尔的股价真心没涨。
现在只有一些标准半导体产品,才采取IDM模式,比如CPU、内存等,其他大部分的芯片,还是采取abless+Foundry,即IC设计+制造模式。
所以说,要去搞懂研究的核心问题,去回归“产品研究”就可以了,最简单的方式,就去做“场景还原”,去看看,这个产品是如何研发的,如何制造、如何卖给客户,同时怎么赚钱的,这样以来,既建立其对行业属性的理解,也能对公司盈利模式、未来趋势有了清晰的认知,就不会人云亦云,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了。
这样,投研也就简化到,去找好产品,因为产品决定了所有的商业结果,好产品,自然就是最好的投资品,那究竟如何对产品进行研究呢,这部分的方法论,老樊已经写完了,近段时间会分享出来,值得大家反复去读,去思考。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吧,大家留言区交流! 原创不易,点击“再看”,让我看到你! |
上一篇:企稳反弹!这家公司底部已过
下一篇:聊聊脱发这件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