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老樊研究院 2022-11-22 - 小 + 大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成为今天资本市场最为追捧的话题,甚至刺激“中字头央企”盘中涨停。 起因是昨天的金融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一个新说法: 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巨头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剑指何方? 老樊理解: 符合ZZ站位,经济上偏向倾斜的行业,未来资本市场会给予更高的估值。 比如说自主可控、高端制造,以及能源安全的风光储。 我们可以从“国民经济四个环节”来看: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以前都是分配和流通环节上,资本市场愿意给溢价,直白点来说,就是中间商赚差价受青睐。 早前是以金融资本为表现主体,后来以互联网资本、互联网平台为表现主体。 但站在当下:前者的代表工商银行,市净率仅有0.5倍;后者代表腾讯阿里等,遭遇到ZC上的约束,估值也是早已跌破历史估值中枢的下沿。 相反,未来市场会给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更高的估值,这些更符合社会价值变迁的方向。 当然,短期市场选择了阻力最小的一条路: 长期处于底部区域,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中字头央企,因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央企自然不会成为“配角”。 尤其是PB市净率低于1倍的中字头品种。 但正如圈子中老樊所言,破净的中字头,未来估值修复到1倍以上,是高概率的事件。 但投资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胜率、赔率、时间。 这些品种兼具胜率和赔率,但何时修复到1倍以上,以何种节奏修复,即时间这个变量是相当不确定的。 如果没有后续配套政策出来,YY复刻一带一路催化的“中字头”趋势性上涨行情,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 新能源产业链,当前正在演绎一个新变化: 即“新技术”,引领新能源。 最直观的展现,是复合铜箔、钠电、高压快充,3个新技术方向联袂上演一波轮高潮。在“产品篇直播课上”,老樊曾经分享一个观点: 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通常会经历三阶段模式,即技术突破、订单落地,量产放量。随着订单持续落地,产业趋势变得明朗化,相关公司会进行估值重构的过程。 能够发现,上述三者均处于“第一阶段”,即从0到1,在这一阶段,并不是进行估值重构,而是阶段性估值的即期暴力拉升。 所以能够看到,一旦出现技术推进中有变化,股价表现会相当夸张。 就以昨天大涨的钠电为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言比亚迪,开始钠电上车试验,23年H2会中试量产,说明在技术突破的进度上超预期。 对于新技术方向的布局,老樊认为可以2条腿走路: 1)新技术方向上,顺势而为: 受益于新技术的公司,因为技术的突破、路线的逐步清晰、良率的拔升等因素,股价是遥遥领先于基本面业绩,估值一再突破历史上沿。 所以跟随趋势顺势而为,但前提是设置好止盈位。 2)翻石头-低关注度的公司。 在喧嚣中寻找宁静,比如说三者中的高压快充,市场对于量产放量进度预期本就不高,所以关注度,相对没有那么高。 预期不高,是产品上有3个弊端: 其一,碳化硅产能,良率问题产能不足,特斯拉一家占据全球40%产能; 其二,高压快充充电桩,无法直接连接国家电网,小鹏建储能电站,资本开支较多; 其三,各主线产品升级,累计增加成本在1万元+,20万以内电动车盈利能力不佳,上车进度低于预期,未来是看旗舰车型,是一个高端往低端渗透的过程。 但既然高压快充的产业趋势,不会改变。 这个方向的受益标的,未来也同样精彩。比如圈子中最新跟踪的高压快充下锂电材料升级的受益标的。 一个产业趋势的确立后,未来成长不会一帆风顺,但向上的趋势中,受益的结构性机会,值得持续挖掘。 --------------------------- 最后,说下市场看法。 当前还是“跷跷板市”,存量资金在博弈,一个方向的冒头,相当于另一个方向的资金就少了,就比如今天中字头低估值抬升,成长方向就承压。 加之情绪偏偏差,会导致冒头方向是轮番上演,可持续性是很差的。 这个时候,投资难度是攀升的,不管是短线还是中线。 于短线选手,很可能在追高策略下,两头挨打; 于中线选手,看着其他方向有点赚钱效应,但与己无关。 前者是“账面亏损”,后者是“内心无奈”,但越是这个时候,老樊认为,就越要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偏移。 市场的差,是阶段性的,坚守自己的投资风格,当市场回归到“晴天”时,经历的困难,往往会反馈给你超额的奖励。 |
上一篇:新玩法~
下一篇:紧急,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