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樊 老樊研究院 2022-02-22 - 小 + 大
俄乌局势,一夜之间,再度风云突变。 俄罗斯股市先跪,俄罗斯央行明确表态:准备好支持金融市场。此次俄乌局势变化,一举将全球股市“拖下水”,黄金上扬,正印了那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突发大雷之下,市场再度六神无主。 虽然目前的局势,还有相当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但一般规律来看,除非是爆发更大规模,或者波及更广泛的冲突,否则这种局部冲突,不会特别大的影响,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暂,都是脉冲式的。 有机构梳理了90年代以来的历次局部冲突事件,发现除了911,其他影响时间都是以周度计,期间跌幅通常在5%左右,无须庸人自扰。 ---------------- 光伏作为成长景气板块的代表,正在迎来边际性利好的叠加改变,对光伏板块的悲观预期在逐步向上修正中,主要是3方面: 1.近日在传消息,此前因新疆硅料问题暂扣美国海关的组件,近期陆续放行,据说天合被扣组件已有部分释放,隆基、晶科等被扣组件,也有望近期放行。 在1月27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暂扣令的场景问题解答中,就明确暂扣令只适用于与合盛硅业有关的光伏组件。美国本土电池组件产能太少,2020年美国有效组件产能是2.4GW,21年大概率是7.5GW,需求6成以上还是要依赖国内企业。 2.一月份装机大超预期。根据能源局月度调度数据,1月光伏装机总量为7.38GW,同比+501%,其中分布式4.69GW,同比+336%,集中式2.68GW,同比+165%,一月份数据淡季不淡,老樊此前观点得到完美印证。 3.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储能赛道短期迎来强政策刺激,光伏很多环节与储能紧密相连,典型如逆变器等产业链环节上冲。 ----------- 储能是很明确的高成长性的千亿级别赛道,当前处在行业成长的初期,相比于海外储能完善的商业模式,国内尚处在政策顶层设计逐步落地的阶段。 这次的通知,有几大变化时需要重点重视的: 1.降本目标代替装机目标。 提出到2025年系统降本降低30%以上,原来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25年装机规模达到30GW的目标,但储能发展从一开始,就不依赖财政补贴刺激,“纯市场化”导向,所以制定目标没意义。 反而是降本更重要,以用户侧的储能度电成本来看,三个要素决定的,峰谷价差、循环寿命、系统成本,要想降本就要从这三个角度入手,比如说政府拉大峰谷价差、技术创新来提升循环寿命。 2.主流商业模式或清晰+多技术研发方向。 共享储能、聚合应用,可能成为电源侧、用户侧未来的主流商业模式,电网公司投资储能,大概率还是不会放开,这次提出了多个技术研发方向,涉及锂离子、钠离子、液流、氢储能等多项技术。 -------------- 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表现来看,明显是持续挖掘的好产品主线中的“逆变器”和“组件”,短期更加强势,二者强势的点,在于继续顶着行业最高估值,且这轮调整行情的力度相对可控。 这就是老樊反复强调的“好产品”的属性在支撑,同属于光伏大赛道,为何估值相差很大,本质原因就是产品属性有很大差异。 比如说组件,市场预期22年是业绩大年,去年组件环节从盈利上,还是出货量上,都是低于预期的,但资金抢跑动作很明显。但今年利润率修复是大概率事件,盈利会向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倾斜,所以不只是有“量增”逻辑,还有利润率修复的弹性。 再比如说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户用逆变器,都在快速放量中。2021年1月,户用光伏月度新增0.31GW,但22年1月户用光伏新增装机2GW,是21年同期的数倍,据多家逆变器反馈,当前用于分布式光伏的低功率端逆变器,供应十分紧张。 在圈子中,老樊就和大家强调,连续杀估值下逆变器的估值,回归到合理估值区间,未来要成长性更快的细分赛道更加重要,那就是储能和微逆,二者在营收结构上占比越高,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会相对更高。 复盘20年9月份以来老樊对好产品逆变器的挖掘,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涨幅均在500%以上,在21年7月份估值极高位置,提示估值很贵,部分仓位止盈,不是新开仓时机,再到22年2月中旬,逆势提示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再度展示出“好价格”因子的重要性。 ------------- 逆变器、电动车等下游新能源需求激增,上游的IGBT芯片继续供不应求。 2月21日,英飞凌向供应商发布涨价预警,预计IGBT芯片此次涨价幅度约为15-20%,涨价主要是2方面原因: 1)成本端上行; 2)侧面反应旺盛的行业需求。 根据机构的最新调研数据来看,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厂商,都在反应电动车和光伏对于核心零部件IGBT的订单需求明显提高。 根据英飞凌自己的近期透露,2022年积压订单总价值310亿欧元,超过2022年预测收入130亿2倍多,这310亿订单中,有80%是2022年要交付的,所以全年产能供不应求的态势很难缓解。 昨天士兰微公告,大基金二期增资12寸产线,更是凸显大基金对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的看好。当前二手8寸设备一台难求,更多只能依靠12寸线的扩产,扩产周期长达2.5-3年,还需要特殊工艺支撑,功率半导体的供给释放速度是缓慢的,这轮IGBT向上周期的机会并未走完。 |
上一篇:危机...俄乌局势升级
下一篇:该来的迟早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