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原创:先知   先知研报   2021-03-18 - 小 + 大

今天没怎么看盘,下午出去听了一位策略首席做路演,正好近期也和很多同行机构做了交流,在今天给大家透露下机构的观点与动向。


过去回顾:


18年美国梦破裂(贸易战等),信仰崩塌,砸了一个深坑,19年中国梦重建的一年,所以19年收益很丰厚。20年如果没有疫情,是个很一般的情况。但是疫情让大家收益颇丰。


一般连续两年公募好,散户就会去买基金,觉得自己买股票不如搞基金,去年就是个不断加强的过程。去年下半年是估值驱动主导的市场,股票是个透支未来的市场,如果合理透支未来,还行,但去年透支太多。过去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中位数,2010年到现在平均收益水平是14.3%。而前年达到40%,去年更是达到55%,历史高点,连续两年如此高收益,难以持续。


21年预判:


今年是个压估值的过程,经济好起来的时候,政策态度都是收紧的,是压估值的环境。今年公募基金收益率不可能很好,今年一定会有负反馈,现在还没开始,大家还想着抄底呢。


截止到去年年底,存量混合型基金5w亿,2w亿是去年买进去的,主要是下半年,这是很夸张的,也就是其中40%都是新进来的钱。今年某个阶段一定会负反馈,预计可能是二季度。上半年控制好风险,下半年说不定更好赚钱。今年杀估值和基本面没任何关系,基本面很好。


今年和18年很像,紧信用,宽货币。这一轮机构持仓特别集中,机构持仓集中背景下,回调得特别急,二季度有人想做反弹,可能被埋进去,和18年7月类似。虽然这轮情况和18不一样,但结果比较像。


美债收益率:预计先破2,再破3,甚至有可能破4。现在趋势比空间重要,现在好多同行还在纠结美债收益率上到哪,预测上到1.8%还是1.9%没任何意义,现在还是上行趋势。等经济稳定了,长端利率稳定了,可以算作趋势走完。


机构普遍担心二季度风险会比较大:


第一,对经济预期的修正可能在二季度。去年四季度郭树清就在讲防风险,一季度形成共识,二季度修正预期,防风险一定是压估值,中国的防风险不是防御风险,是化解风险。


第二,国内经济的阶段顶已经看到了,当前很多指标不好用,疫情让经济活动是错位的,有些指标早就见顶了,有的刚到顶,有的还没到顶。社融连续三个月的下滑,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中国经济没有健康到那种程度,企业借新还旧比例在80%以上,放任经济自然波动的话,是不行的。国内方面,政府加杠杆,其中去年年中就开始退出了,地产投资去年Q4开始快速下滑,年底到低点;外需方面,海外生产能力在快速修复,产区缺口快速收窄,人家经济快速修复的时候,对中国拉动是下降的,国内出口顶已经到了。未来景气度慢慢往下降,但也不至于很空。


重点关注美债收益率+社融增速,两个指标。美债收益率是对全球定价,社融代表经济运行和态度的显现。3月份之后,预计社融增速下滑加快,到期很多。二季度比较凶险。


对低估值、顺周期的股票来说,国内经济最好的阶段过了,一般投资来说,未来3-6个月慢慢演绎的逻辑,是最好的,因为考虑买进去要出来的,但是3个月之内就会被证伪的逻辑(碳中和),是不行的。目前,工业增加值、出口高点都看到了,已经开始回落。没法形成市场资金都认可的逻辑,你进去别人不愿意进,钱就不好赚了。


包括像茅股票反弹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策略首席给机构们路演了一圈,基本头部的重仓的觉得会反弹,腰部没有那么坚定,如果碰到赎回,是要先跑的。相对收益不好做,绝对收益降仓位就行。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现在很鸡肋,这个点去降仓位不敢,而且其他行业也承担不了这么多的资金,万一买错更难。最好的是保持中性仓位。


对通胀、流动性看法一致,投资者普遍谨慎:


对于国内5-6月可能也可能面临PPI高位,不排除市场也出现较大波动。国内机构投资者对于通胀的分歧在于持续性而非幅度,重点在于5-6月基期高点后,下半年通胀如何演化,交流下来有三种情形:


(1)大宗商品受限于产能供给,价格持续走高,对国内形成持续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一情景下股债均受损。


(2)央行为防范通胀预期发散,在年中适度收紧货币,使得通胀高位维稳,类似2010、2017年下半年,这一情景下企业毛利扩张,业绩推升股市上行。


(3)通胀下半年回落,本轮价格仅是基期和库存效应,这预示着需求疲弱,债强股弱。我们倾向于第二类情景,中期中国制造业、美国地产使得需求没有那么弱,央行对通胀也会有适当防范。


投资者配置倾向均衡,重业绩爱低估:


绝对收益的投资者节后减仓保存收益,相对收益的仓位变动不大,快速的下跌使得投资者难以应对操作。从结构看对于抱团股都在进行清醒反思,即便经历了较大幅度调整,仍保持足够谨慎,不愿捡筹码。周期股受制于前期周期上涨,短期配置意愿较弱。在市场由去年的流动性溢价转向今年流动性收紧的预期中,核心资产的估值调整基本形成一致预期,大家对中小市值标的相对友好。投资者反馈全年配置更加均衡,无明显风格或板块倾向,更多自下而上选择业绩高增前期低估滞涨的标的来抵御估值下杀。


以上就是近期交流整理的内部观点,其实和我近期一直再给大家强调的策略观点基本一致,基本能够领先性地反映主流机构的预期与动作。


再来跟踪一下企稳信号:


目前调整时间不到1个月,历史上中期盘整需要2-3个月时间;今日两市缩量到7367亿的成交量,缩量盘整刚刚开始预计仍会持续;沪深300最新TTM估值15.9,对比均值13.5,还有下调空间,当然一季报后预计也会消化一部分估值;美债仍在新高中,但中美两地股市对其新高开始有所钝化;今日两融余额还有1.5万亿,回归均值需要回落到1.3万亿左右,还没有杀出带血筹码;综上所述,策略观点不变,市场还要寻底,反弹是交易机会,前期没有及时根据策略提示对涨幅高估值贵的核心资产进行减仓调仓的同学,珍惜目前到一季报左右的反弹窗口,但绝不是可以乐观到加仓做趋势的大机会,结构性分化行情下继续调仓防御,小秘圈中盘股池以及其他滞涨超跌低估值高成长品种仍是防御的优先选择。


后面还要持续观察经济高频数据来判断反弹或调整时间与力度,二季度面临的流动性收缩,经济的回落,通胀和滞涨的输入,压力仍不容小视,但是若能将预期得到充分的反馈,则下半年经济与金融数据的边际好转与信心修复则对股市能带来更好的表现机会。


随着我们先知研报与小秘圈对各种风险的前瞻预判与及时提示调仓应对,以及中盘股池抗跌与超额收益的优异性逐渐凸显,先知带给大家风险预警与机会提示的价值不言而喻。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给大家的投资带来两个字,踏实!


投资不是一种操作,而是另一种形式与性质的劳动,先知为大家做更多的研究,是为了大家能够做更少的决策,前瞻预判机会与风险,避免追涨杀跌频繁操作,分清楚可控波动与永久亏损,聚焦确定性的成长机会,从而提高投资的胜率,做价值的主人,而非K线的奴隶。


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会看功能说明,会货比三家,会砍价讲价,最后才买得放心,而市场上很多人连一只股票都没搞懂它的价值,它的估值,它的价格,就无脑买入了,然后开始随着股价波动四处求医。


其实涨出来的坚定与跌出来的怀疑都是不懂,没有赚到的背后是没有学到,投资中最糟糕的莫过于跟着市场跑。


晚安。




上一篇:懂了这些技巧,你也能抓涨停板!

下一篇:明天埋伏一个大长腿机会!

先知研报 的最新文章:

市场关注的问题!

原创2022-11-21

“利空”落地!

原创2022-11-20

史诗级熊市!

2022-11-17

利好,共振!

原创2022-11-16

预期,转折!

2022-11-14

关注先知研报公众号
先知研报的微信号:AGYW169

研究创造价值,比研报更先知,守龙头,抓拐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