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好了事儿也多,今晚应酬回来比较迟,抓紧时间讲干货。 从新发基金的数据与规模看,机构继续抱团科技成长,经过连续两年超高收益的宣传推广后,存量与增量的权益基金规模会继续向头部的基金经理集中,所以市场风格暂时不会发生变化反而还会强化,因为新资金到账后为了跟踪基准让交给交易员用复制策略再把原来持仓买一遍是基本操作,所以这也是近期市场也在裹挟所有的短钱热钱来强化龙头趋势的原因,追涨杀跌的还是当年那波人,只不过炒股票变成了炒基金。 隆基站上4000亿,点评发在先知突发了,不用问了还不是顶。 另外硅料连续三周涨价,继续重点看好今年的紧缺格局。 硅业分会报道,本周单晶复投料、单晶致密料、单晶菜花料、多晶免洗料价格周环比分别上涨1.39%/1.19%/0.99%/6.38%至8.76/8.50/8.20/5.50万元/吨,连续三周上涨。观点如下: 年底备货,价格进入上涨通道:近期硅料价格上涨,一是由于年底进入备货周期,下游企业开始加库存,二是供应增量不及需求增量,价格上涨; 短期需求超预期:国内竞价和平价项目陆续释放,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平价规模33.1GW,同增124%,2020竞价总规模26GW,同增14%,2020年国内装机或超40GW;海外主流地区交付和安装逐步正常,11月组件出口同增63.0%,持续超预期; 预计全球2021年是光伏需求大年,新增装机或达170GW,同增约40%,行业高景气背景下硅料阶段性供需偏紧、玻璃供需持续紧张、硅片价格因供给释放节奏以及成本曲线支撑或好于预期、电池处于技术淘汰周期。 市场担忧短期价格影响需求,先知认为需求的重要意义是保证产业链的利润,动态平衡后的价格或高于2Q20,成本曲线斜率陡峭环节盈利均会改善,此外价格波动是短期供应短缺导致的,不改变行业长期过剩的市场化经济状态,不影响产业需求驱动因素和平价长逻辑。当前行业2021年估值中位数35倍左右,横纵向对比性价比高,继续看好主线龙头。 电动车供需拐点下的中游涨价材料环节六氟、铜箔、铁锂继续看好,正常回调。 复盘历史:产能处于出清的尾端。 需求端,18-20年期间,国内补贴大幅退坡,销量增速下滑; 供应端,15年开始的需求爆发刺激中游材料进入扩产高峰期,18年后逐步进入新建产能释放高峰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价格端,补贴大幅退坡导致产业链均面临较大降本压力。材料环节供需格局恶化,价格下降竞争加剧,产能加速出清。 展望未来:新建产能有限,供需格局有望反转。部分中游材料环节新建产能投放周期慢与需求快速增长形成错配,短期有望形成月度级别的供需缺口,推动价格与利润快速修复,中长期供需格局反转,有望支撑价格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格局已定:涨价浪潮一触即发。电池厂材料备库通常要提前一个季度,目前已经进入Q2备库关键阶段。预计21Q2环比销量持续提升,对中游材料的备库需求再上一个台阶,涨价弹性一触即发。 继续看好电解液和6F板块,涨价趋势强化。 本周先知在策略会后小范围交流中调研了多氟多、新泰材料(天际的全资子公司)、江苏华盛,有如下结论: 6F目前平均成交价到了10万,新签订单12万,每月一签,一单一价,产品供不应求。预计春节后,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可能直接到15万以上,二季度的需求进一步上涨,三季度进入供需最为紧张的时候。 6F环评申请非常困难,审批就需要8个月,从启动到建成基本需要2年时间,供需矛盾短期得不到缓解 新泰材料,目前8000吨产能,实际出货量可以做到1万吨/多氟多,目前8000吨产能,实际出货量也可以做到1万吨。其他公司的产能我们在前面调研的文章中交代了。所以龙头天赐、新宙邦、天际、多氟多继续重点看好。 周期资源方面,上游锂电材料应用的铜铝锂钴镍也可继续关注。 本周钴系产品在10月以来整体横盘后出现集体涨价迹象,尤其是基本面相对最差的电钴大涨3.1%,无锡盘钴价指数上涨6%,后期有望持续。 一是锂电需求景气度进一步提升,钴盐生产商库存持续下降,硫酸钴、四钴下游补库需求仍将持续上行;二是电钴、钴粉所对应的传统下游如高温合金、磁性材料、硬质合金也将受益于军工需求提升和全球经济复苏,近期收储增加的传闻也驱动报价上行。三是目前由于刚果金供应链较紧,中间品价格涨幅最大(现货中间品计价系数已接近0.85历史最高水平),实际上当前采购中间品生产电钴盈利微薄,一旦库存缓冲垫降至较低水平,将通过成本推升进一步推涨电钴和钴盐。 钴系产品价格全面开涨,将为钴标的重估动能再添助力。和锂产业不同,钴产业由于上游多为国内稀缺的铜钴、镍钴伴生矿,下游和正极材料前驱体在工艺上融合性强,下游整车客户对锂电材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高,使其具备天然的纵向一体化的商业冲动,这也意味着一旦达成纵向一体化,该类企业具备非常多元的重估驱动力。 前期钴板块重估逻辑主要包括三点,基本和钴价上涨关系不大。一是铜钴伴生矿和刚果金铜冶炼受益于铜价大涨;二是华友(6万吨湿法项目+4.5万吨火法项目)、格林美(5万吨湿法项目)、盛屯(3.4万吨火法项目)布局印尼镍,为正极材料一体化提供资源保障,一旦放量,考虑到成本低、镍价涨,业绩弹性极大;三是正极材料前驱体扩产,以及纵向一体化一旦拉通有望带来正极材料赢家通吃局面。 在此基础上,钴系产品价格有望全面开涨,相关公司对钴价的业绩弹性有望全面释放,这将进一步为钴板块重估再添助力。 其实资源股的基本面也没啥更新的,主要是前面讲的下游需求逻辑正在兑现,带动上游资源近期价格加速上涨,近期是碳酸锂价格涨的最多,原因也很直接,那就是经过20年的资本开支下滑,在传统需求恢复的情况下,上游锂电材料只能满足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一旦单月需求超过35万辆就不够。 而按照电池产业链的排产,价格还会进一步加速。以碳酸锂为例,现在一些报价已经到了6-7万。而可能仅仅刚开始,机构现在的中性预期是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在450-500万辆,这对应的是全年不够,趋势已经很明朗了。 锂行业价格跟踪,元旦前后锂价跳涨5000-10000元/吨。 元旦前一天12/31,电池级碳酸锂报价5.5w,实际成交在5.2-5.3w。工业级碳酸锂报价5w。 元旦回来第一天,电池级碳酸锂部分散单直接报价6w,成交5.8w,工业级碳酸锂报价5.5w。出现跳涨。 元旦回来第二天,电池级碳酸锂批量成交在6w,完全坐实这次跳涨。下游大中正极材料企业采购完全接受,且还买不到量。 1月份锂盐厂货基本被下游订光,出现下游订单抢货和相互挤兑现象,下游和锂盐大厂谈2-3月单子,大厂2月报价6.5w-6.8w。 现在主流锂盐报价网站电碳还是5.5w,未来1-2个月,大家朋友圈刷报价网站上调价格就是常态。 关注先知突发 及时接收一手消息! |
上一篇:加仓加仓,就干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