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佚名 孥孥的大树 2022-09-01 - 小 + 大
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今天又有一波跳水,可能大家都听了,疫情又来了,然后成都封了,深圳这波又受灾了。 盘面来看,涨跌比4:6,但前期一直打Call房地产及后产业链整体还是表现不错。地产,家电,家具,最近迎来一波反弹,有点炒9月、10月销售好转的预期。从8月最后一周房地产成交数据来看,30个大中城市成交量有好转迹象。 紧接着,9月、10月是传统的地产销售旺季,这决定着房地产后产业链能持续多久。 盘面已经是缩量阴跌,每天都在割股民肉的节奏。今天疫情再干扰一下,立马脱裤子给你看,弱势之下,惊弓之鸟,全归于市场没信心。 …… 盘面就这么软趴趴。疫情这样,消费肯定受暴击。消费不行,整个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闲着无聊,把一些跟踪的方向,超长线的逻辑做了些整理。算是给大家提供思考,找一些长线逻辑的,有战略目标的公司,用长线逻辑,给自己做心灵按摩。 投资就是这样,长线跟踪,耐心等待。 另,我再普及一下我对价值投资的认知,好公司,好价格,有成长性,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去年在高位买入大蓝筹,大白马股,然后被套,安慰自己是价值投资。再到后面发现,各种成长,题材个股涨的时候,自己高位买的白马被套,难受后,然后就骂。这其实还是认知的问题。 毕竟,得承认 ,咱们买的价格不是很友好。像去年,我记得白酒整体的估值最高到70多倍,你这买入的谈不上有好价格。包括现在很有赛道股追进去,虽然未来景气度在,但价格不友好,也谈不上是价值投资。 理解好这个概念后,我们再出发。 好了,简单分享一下,整体的一些长线逻辑,以下思考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纯个人思考,可能有误。 1、快递行业思考。 前面把快递茅中报业绩交流会的电话录音听了下,人家是在晚上八点后开的会。这加班文化,杠杠的,冲着这一点,加分。快递茅的逻辑,我个人看法认为其是代表着中国物流走向国际Pk的企业。虽然,现在三通一达的股价表现更优,但是快递茅走出国际这一步,是其它公司无法对比的。这是其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按照其2025年前的股权激励文件,如果营收目标,净利率都能完成,到2025年的业绩目标在143亿净利润,按行业龙头地位给其30倍估值4300亿元,当前2200亿左右。 目前估值谈不上有显著性价比,但长线跟踪就OK了。 2、乳制品行业思考。 因为疫情原因中报略低于预期,这两天被砸了不少。再加上今天疫情消息影响,下午更是跪了。但从公开消息看,公司目标是2025年全球第三,2030年全球第一乳业。按照这个逻辑,机构推演的其2025年可实现160-170亿净利润。我们按160亿净利润来推算,按其历年估值低位,20倍PE来推算,则是3200亿净利润。若按30倍估值来推算,可达4800亿市值,当前2200亿左右。 3、酵母行业思考。 行业竞争格局比较好,全球就那么几家企业。而中国有那么一家,其未来的目标,2025年,营收目标是200亿,2021年是100亿出头,意味着未来四年要翻倍20%+营收增长。按其净利率近几年保持在11%-15%间,我们保持按12%推算,净利润则可以达24亿,按30倍估值来算市值720亿,当前400亿左右。 4、汽车行业思考。 从大逻辑来看,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方向全球超车,而配套的轮胎肯定会出现一款类似米其林的轮胎。国际前列的轮胎公司米其林是法国上市,约1200亿人民币市值,年销售额在1500亿元。而A股目前上市的企业,销售额还不足200亿,成长还有空间。但这个方向有个硬伤,周期性明显,周期低谷埋伏,周期高潮撤退。 以上是一些思考,有的估值不便宜,而最近行情困难,正如我开始讲的那样“长线跟踪,耐心等待”,未来一年说不定出现好的价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大家不要贸然进场,一看都是2025年的目标,好几年的,跟踪起来,我怀疑99%的朋友都没有耐心。因为这种行情,真的会洗秃皮。以上仅个人思考,仅供参考。 …… 我个人是不建议大家都把钱投在股票,基金的资产的,做好家庭资产配置非常重要。 上周提到了利率下滑会是未来的大趋势,让大家关注一些锁利时间长,利率不错的产品,尤其是可以锁定终身3.5%左右复利的储蓄险,为此建了几个科普群,请来专业的老师做分享和答疑。 我知道有人肯定看不上3.5%的利率,觉得很鸡肋。 下图可以看出,中国过去几十年,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一直是下降趋势,未来只会更低,有一天,你会看到零利率时代。 可能现在大家还能买到4%左右、利率相对更高的稳健产品,但等三五年到期后,大概率找不到这样的产品了。 而储蓄险的一大优势就是“锁定利率”,以金满意足10年交计划为例,购买当下未来的收益就直接写进合同“锁死”,第10年收益折算为单利能达到4%,如果不取出来,60岁的时候就有接近6%的单利。 等未来市面上稳健产品利率只有2.5%,甚至是2%的时候,你现在买金满意足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而且储蓄险我这2年陆续有介绍过,也推荐过几款性价比不错的产品,当时利率可以达到4%+,同样也有人看不上。 结果,两年后,现在就剩下市场上3.5%的产品。 按照利率越来越低的逻辑,对应的产品收益率只会越来越低。如果有兴趣,想提前锁定稳定收益的朋友,可以提前动手,做为资产配置也是一种方式。 如果觉得这个公众号好,记得“点赞”并“星标”公众号,分享给更多朋友!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
上一篇:幺蛾子,危险?
下一篇:继续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