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向资金全天单边净卖出145.96亿元,近6日连续减仓累计超500亿元。 今天看到一个内容,MSCI 包括富时指数等等,国际指数,其中有一块叫做新兴市场指数。这个指数因为俄罗斯股市不开,同时反制裁,冻结了所有外资财产(欧美制裁冻结了俄国3000亿美债 俄国反向冻结了其资本市场外资持仓)导致了新兴市场指数跟踪的国际资金,出现了2700亿的风险敞口,流动性缺口。为了应对资金赎回和流动性需求。新兴市场指数里流动性最好的就是港股和A股。所以外资近期已经砸了800亿的港股,和400亿的A股。其他新兴市场一样被砸。要出现破局的力量,一是欧美俄制裁解冻,但这短期难。二就是欧美自己的资金,去申购新兴市场指数,抵消赎回的申购。才能减缓这个趋势。 市场判断今日港股危机可能仍是受俄乌局势的影响带来的流动性挤压。晚上和机构综合交流判断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在MSCI EM指数中的权重达到3%左右,而跟踪MSCI EM的资金体量可能达到1.9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近期EM相关基金因为地缘冲突而遭遇赎回,在俄罗斯市场本身交易不畅的背景下,其他流动性好的市场可能就会成为流动性的来源,中资股是在新兴市场指数中权重最大市场之一(24%左右),短期可能因为这些原因面临资金流出压力。当然市场剧烈波动可能还有其他层面的原因,包括海外监管风险的影响等等。 虽然近期已在《暴跌之后,见底了吗?》中提示互联网企业仍未见底,以及在昨日《注意风险!》文章中提示风险,但还是没想到港股流动性危机影响这么大,中长期逻辑推翻重来后市场真的还是之前能找到规律的市场吗?现在仍没有确切答案。 乌克兰地缘政治冲突的次生灾害,全球割裂的长期影响,涉及到很多底层逻辑,底层架构的某些颠覆性变化,这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配置资产如涉及政治风险,如需剥离,这个进程有多长,规模有多大?企业如涉及跨国业务,是否需要做调整?如何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如何保证供应链稳定? 建立在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分工隐藏的巨大风险,对全球贸易冲击,格局有怎样影响? 信用崩塌,资产可以随意冻结,业务可以随意限制等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定价逻辑,估值模型,资产配置模型假设其实已经不再成立,如何玩资本市场? 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大家思考,这些问题都是长期性的,全球割裂进行中,未来如何演变都已超出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认知之中。 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回落,特别是欧洲市场投资者避险情绪较高。全球股债均遭大量抛售,外资占比较高的港股受到明显冲击。 历次美元流动性收紧期间,港股均表现较弱。而从最紧张的时刻开始逐步缓解后,港股能否趋势性反弹还取决于后续基本面走势。未来美元流动性是否继续收紧,我们建议观察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是否进一步升级,以及俄罗斯自身债务违约风险是否上升。 俄乌问题没有出现本质转机,再加上周末全国多个省市的疫情开始反扑,深圳、吉林、上海、苏州、天津等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扑,深圳这么大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整个A股仍然处在预期很模糊的状态下。 近期地缘局势仍在僵持、“滞胀”概率陡增,海外监管风险继续发酵,中国疫情多点散发,给“稳增长”带来新挑战,内外部综合因素导致市场情绪继续转弱。 市场企稳的信号或条件是什么?上面我们谈到市场回调背后为综合因素,往前看,什么信号或者条件可能判断市场逐步企稳、甚至出现转机? 和机构经过晚间的沟通后,觉得综合宏观因素、情绪、基本面、交易层面等方面的经验,可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通胀”风险出现阶段性边际缓解,特别是地缘局势出现边际变化、不再继续恶化; 2)疫情形势是否逐步稳定; 3)“稳增长”政策加力; 4)市场估值达到历史区间相对极端水平; 5)市场交易情绪降温,成交相对萎缩,A 股日成交量萎缩至7000亿元或更低的水平并持续一段时间。 市场估值单一并不能作为市场企稳见底的判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主导市场的宏观因素要出现边际积极的变化,后续我们将从上述角度跟踪市场的进展,来判断市场是否逐步阶段性见底。 静待“情绪底”,短期地缘事件等因素导致的供应风险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剧通胀风险的同时可能也会压制未来全球总需求,海外“滞胀”情形概率可能在加大;国内疫情仍在演绎;市场急速回调后短期有反抽的可能,但相关风险并未完全解除的背景下,市场情绪可能仍难系统改善。在滞胀环境中,股市走势与通胀呈现反向走势,机构预计市场阶段转机可能需要等待通胀压力及地缘局势边际缓解,潜在观察窗口期可能是未来2-3个月。 中期而言,中国市场有望展现相对韧性,首先中国所处增长与政策周期相对有利,“稳增长”政策储备空间相对充足,后续“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增长在二季度后可能逐步改善;其次中国市场绝对估值处在历史相对低位,与其他主要市场相比相对估值也具有吸引力。 最后中国的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具有全球最大、相对较全的产业链,只要中国继续谋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趋势不变,在全球供应风险中中国市场可能会相对更有韧性。 若未来宏观层面供应风险逐步缓解,增长预期逐渐企稳,风格可能逐步重回景气度较高的成长风格相关领域。后续我们将继续跟中地缘事件、海外政策及疫情、中国稳增长落地及疫情情况来综合评估市场的潜在路径及结构。 机会结构上,在诸多复杂不确定因素下,市场对确定性的要求变得更加“精贵”,波动中会驱使资金向确定性方向不断集中从而推升溢价,更明确的讲,就是业绩兑现的确定性和增长的可持续性,peg g<1,可以戴维斯双击。如果去年策略是结构化,那今年就得聚焦化;如果去年是靠面赚钱,那今年就只能靠点。确定性是今年唯一能够保证你穿越各种波动和政策预期博弈的东西,具体的机会就在我们小秘圈重点跟踪紧密提示的点评里。 超预期下跌后怎么办? 能怎么办,说句正能量的话,奋斗者的机会来了,空间跌出来了,再熬一熬,忍一忍。另外,降低预期是必须要做的了。不管以前怎么样,现在外部环境就是变了,就是必须要应对、调整了。 就像《活着》里说的,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会好起来的,但要有耐心和平常心,才能熬得住。 |
上一篇:重大利空来了?!
下一篇:盘后,出了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