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降价,不改大方向!

佚名   先知研报   2021-12-15 - 小 + 大

硅料降价跟踪更新:


硅料四季度新产能梳理:近日通威保山5万吨棒状硅投产,预计Q4新投产的协鑫2万吨、大全3.5万吨、通威乐山5.1万吨、通威保山5万吨四个硅料项目满产时间分别在21年12月、22Q1、22Q1、22Q2,合计可为行业带来15.6万吨的硅料年化产出。



硅料长单更新:根据最新信息,部分硅料企业12月长单开始签署,目前价格在25万元/吨左右,降1-1.5万元/吨。往后看,二三线硅片厂继续降价,182硅片均价从隆基报价的6.2元/片降至5.9元/片,所以策略会交流中专家预计硅料价格还将继续下降,并且幅度大致在1-1.5万元/吨,今天的降幅符合预期。



硅料继续下降空间:首先,上一轮降价后,硅料几乎没有散单成交,表明二三线硅片企业在散单价下亏现金成本 ,会进一步压制硅料需求。其次,硅料企业11月订单基本执行完毕,在硅片企业持续采购低迷情况下,硅料连续生产的特性使相关企业开始面临库存压力。最后,经历上轮降价后,硅片企业盈利受到明显压缩,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限。若下游需求无明显改善,则硅料可参考硅片降价幅度来测算硅料降幅,即降1-1.5万元/吨。


22年供需关系更新:当下时间点,预计22Q1、22Q2硅料供给分别可达17.7、19.5万吨,可对应63、70GW硅片产出,按1.15的容配比计算,分别对应55、61GW装机,即Q2后硅料产出就可满足装机需求,预计硅料价格或将在明年Q2开始快速下调。


总体观点:机构认为行业已经进入硅料降价组件降价需求释放的节奏中,而考虑到平价+中美欧政策驱动下需求可能超预期,硅料价格还可能存在阶段性波动,但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发展本质不变,长期碳达峰碳中和下的高速成长不变,龙头创新技术企业向上的大方向不变,继续看好小秘圈最新光伏主线龙头。


-------------------


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专家观点:


1. 2022硅料结构性紧平衡,上半年新增产能有限,随着扩产产能将逐步释放,下半年紧平衡将有效缓解,硅片价格可能快速下降。


2. 2022年电池片企业盈利有望修复,大尺寸+新技术成为趋势,2022年N型电池市占比达11%,主要以TOPCon放量为主,目前规划产能达到95.3GW,其中已建成产能8.75GW。


3. 多晶硅需求端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多晶硅需求100万吨以上,有望125万吨;供给端不断优化,一体化企业兴起。


4. 组件发展的四大趋势:(a)大尺寸,2022年预计占比达70%;(b)N型组件崛起,2022年可能是大规模推广元年;(c)双玻渗透率快速提升;(d)环保组件概念兴起。


5. 金属化浆料国产化中,PERC进展显著,国产占比超过50%,N型电池浆料国产化仍在突破。


6. 金属化是TOPCon提效关键,面向25-26%高效TOPCon电池的6个优化方向都和金属化相关。


7. HJT金属化成本改善组件生产商是关键。


8. 双玻组件并不会终结光伏背板,两种组件差异化互补,且目前单玻组件仍有其竞争优势,而双玻组件预计表现不如预期。


9. 硅片增大带来的组件电流增大有一定优势,但电流超过一定值后会有更高的热损功率,工作温度和直流线损,将降低发电收益,故不能一味追求大尺寸和高电流。


10. 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150-160gw,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200-220GW,其中分布式将持续快速增长。2022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化,GW级市场将达到26个,占全球需求接近90%,欧、美、印等地2022年需求持续增长,合计有望突破80GW。


相关催化环节以及龙头跟踪更新请见先知小秘圈机构内参点评。


-------------------


医药大跌点评:


潜在受限漂亮国黑名单的生物科技公司少,无需过分恐慌



事件:传漂亮国将部分生物科技纳入黑名单,港股医药闪崩。漂亮国某参议员及某众议员要求拜登政府将有军事目的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纳入经济黑名单/非SDN中国军事综合体企业名单/商务部实体清单/军工企清单。


清单可能影响:根据《第14032号行政命令》,对列入黑名单的公司,可能产生影响为,1) 禁止漂亮国人进行投资公开证券或者衍生品;2)限制产品出口漂亮国;3)限制进口漂亮国生产的商品、软件和技术。


观点:根据提议,方案主要针对和人体基因组学研究相关的研究所和生物技术公司。今天领跌的CXO、生物科技核心业务在中国,并且开发的单抗/生物技术都用于民用,和基因研究等领域并无直接关联。国内生物科技公司尚处在发展初期,难和军方的出口禁令有关。因此,此次大跌是风险资产重新估值,以及海外业务敞口较大的公司过度反应。具有估值性价比的高质量的生物医药公司仍有长期增长潜力,具体影响有待名单公布后进一步解读。


今天就讲到这,晚安。



上一篇:别慌,好戏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盘中决策

先知研报 的最新文章:

市场关注的问题!

原创2022-11-21

“利空”落地!

原创2022-11-20

史诗级熊市!

2022-11-17

利好,共振!

原创2022-11-16

预期,转折!

2022-11-14

关注先知研报公众号
先知研报的微信号:AGYW169

研究创造价值,比研报更先知,守龙头,抓拐点。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