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答应过你们码一篇“我对于下半年的行情展望”,后台这两天已经有不少人在催着我交稿,但说句实话,要系统性得去分析,一两篇的篇幅肯定不够,今天码到哪算哪,后面我再整理成合集。
复杂的宏观、结构性的行情、短期的高景气度,是今年最关键的三个字眼。
我们站在年中,用后视者的角度去回顾20年至今的行情,核心逻辑,仍然是疫情推动全球流动性泛滥,中美两国的同步式放水导致的股市大繁荣。
但是在今年年初之前,我们其实没有看到以金融地产为首的上证50,和以新能源、半导体为首的创50,出现如此巨大的极端分化。
这两者的走势分离是从什么时候发生?3-4月份。这里拿中国平安和宁德时代作比对,会更加明显。
为什么行情在3-4月份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变,因为在后疫情时代,从预期经济复苏,到中美两国的利率下行,市场并没有看到经济能够彻底复苏的基础,反而是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天花板。而在这种复杂的宏观环境当中,市场更加追求“短期的确定性or景气度”,包括之前的医美、周期股,现在的半导体、新能源等等,这些板块估值并不见得便宜,但是在比差效应下,相比较金融地产,市场显然更加认可景气度这个标签。这也能侧面解释央行即使是全面降准,也没有把金融地产给捞起来,反而是成长股再创新高。当然金融地产行业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些现象在下半年会不会持续,以及会持续多久。上面提到,今年的三大关键字眼,“复杂的宏观”居首位。这不是我一人之忧,实际上有不少基金经理在今年的决策上都因此出现了很大的错误。正好今天易方达张坤在季报中,重点谈了自己对高估值和预期回报率的看法。截取重要的几点,给你们参考下。疫情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放松,全球股市都有了显著上涨。对于一些市场公认长期有成长空间行业(科技、医药、消费、新能源)中的优质公司,除了业绩增长的驱动,估值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面对越来越高的市盈率水平,对企业的估值方法也越来越多采用远期(如 2025 年甚至 2030 年)市值贴现回当年,似乎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回报率水平。无疑,这样的环境对投资人判断正确率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公司,在各种假设都兑现的情况下,可能未来5年能赚取贴现率或者比贴现率略高的收益率水平,但是一旦错误,可能就要面临30%甚至50%的股价下跌。在一个流动性宽裕、资本焦虑地寻找高回报率领域的环境下,未来几年,不少行业面临的竞争程度恐怕比过去5年更为激烈。我认为,对于未来5年行业竞争格局的判断难度恐怕只增不减。综合来看,如果正确,可能只获得一个平庸的回报率,但一旦错误,却面临不小的损失。在这样的赔率分布下,对于投资来说显然是高难度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在热门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试图获得更高的概率确信度, 要么在不那么拥挤的行业,稍微牺牲一些概率,承担多一点不确定性,获得更佳的赔率回报。从目前的判断来看,未来几年预期回报率下降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说人话,就是复杂的宏观环境导致市场更追求景气度确定性最高的成长股,也正是因为这样极端的结构化行情,导致热门赛道拥挤不堪,估值一抬再抬,只能用3-5年的景气度预期去支撑和解释高估值的原因。但是一旦出现错误,高估值的泡沫会被一下戳破。更加深入研究赛道股寻求短期胜率,或者是在其他地方寻求赔率,是当下的唯二选择。
另外,这两天海外市场波动很大,风险资产也都在大幅下跌。导致这个变化的原因是海外疫情再度爆发,以及一些地缘政治的问题。实际上欧美国家似乎已经放弃了对疫情的抵抗,英国表明了要解除封锁,重启经济。而金融市场对此的表现也是以大跌收场,后面如果伴随着第三波疫情开始,海外风险偏好回落,美股会出现什么样的波动是很大问题。再加上,中美宏观已经处在错配时期,下半年国内和海外经济大概率分道扬镳。海外经济会比较不错,以美国为例,近期的PMI数据,包括通胀数据都不差,而经济重启也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是国内已经走过了复苏阶段,经济动力开始不足。原因在于大宗商品过高的价格导致下游企业承压,同时需求水平也在下降。6月的PMI数据已经体现。以上的情况,其实是对国内是不利的,一方面是海外疫情输入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海外经济重启,国内出口势必受到影响,一旦出口不行,内需跟不上,支撑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会消失。虽然央妈未雨绸缪先进行了降准,但后续怎么发展还是未知数。但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疫情问题还没有过去,经济压力也客观存在。1、疫情问题的解决,将决定全球经济复苏强弱的走势;2、中美货币政策博弈,也将对市场风险偏好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就三季度来说,政策和疫情的不确定,以及海外风险资产的表现,对成长股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结合前天的夜报《完蛋...机构慌了》,热门赛道拥挤不堪,我认为这些地方短期的风险和波动都不会小。但如果下半年宏观环境未发生明显转向,高景气度的赛道也未被证伪的前提下,成长股的投资偏好大概率还是占优,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成长股短期的炒作已经过热。而另一边是银行保险等过度悲观预期的接连下跌。 由此得出最为明显的两个机会,1、成长股出现明显回调之后的分化机会;2、银行保险等价值股在出现市场底后,修复悲观预期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热门,但有高景气度预期的板块机会,比如国潮服装(之前码过一篇),MiniLED等等。 剩下的,以及要补充的,等明天再码,错别字就不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