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大佬踩雷,实惨
原创:猫叔 走在桥水的猫 2021-02-01
- 小 + 大
手里管理千亿规模的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踩雷上海机场。 我大致结合看了下易方达中小盘去年四季度的数据,十大重仓股中,上海机场刚由第十大重仓股变为第八大重仓股。毛估估,张坤今天光是在上海机场上就浮亏了1.7亿。有意思的是,上海机场和中国中免同时冲上雪球的热门榜,因为中免正好是上机协议的受益方。而当时,张坤也在上机和中免的二选一中,选了前者。逻辑是流量方最终拿走了利润的大部分,变现方拿到的很有限。结果这次协议签完,除了个别卖方依旧力挺上海机场,很多机构纷纷下调对上机股价的预期,折扣从10%到30%多不等。因为协议的导向内容,对于上机,从21年开始的收入跟着实际客流走,而疫情影响是长期的。讲白点,就是变成了上有封顶(最高按保底收取),下无底线(疫情不好,可能收入为零)。所以预期降下来之后,市场也用脚投票,全天一字跌停。聊张坤踩雷上海机场这事,也不是想表达不好的看法,毕竟我也跟着踩了,在市场上交易难免遇上黑天鹅,确实没啥办法。之前我看了不少民间整理的《张坤思想文集》,对这种顶级大佬的还是很认可的。一方面是他这种配置思路,即便单只标的踩雷也有其他品种可以挽回净值损失;另一方面是持仓维度,张坤目前已经持有上海机场16个季度,48个月,差不多4年时间,他持仓很久的还有贵州茅台、五粮液这些典型白酒企业以及爱尔眼科这种长周期走牛的医疗服务企业。说个你们可能get不到的点,实际上很多大公募的知名基金经理其实都不怎么择时,全年换手率低到惊人,都是选到优质的企业,除非基本面有变化,不然都是保持耐心,留给时间去证明。我们小密圈里跟踪的池子,调整频率也相较前两年降低了很多,关注的领域和公司也开始做减法,当然这其中肯定会错过了不少行情,但相较于以前10倍的沪电和东方通信这种,圈里的学员反而更能感受到时间的魅力。比如:咱们军工板块从去年4月跟踪到今年1月,不管是中航高科,还是航天发展,着半年多来二者贡献了很大一笔可观的利润。比如:去年7月都认为市场见顶的时候,我个人还认为有业绩反转预期的西部矿业,半年时间从7块一路涨到接近16块。期间还关注过一个月翻倍的旗滨集团,不过跟踪周期太短,有些学员做到了,我是个反面教材。比如:科技首先靠紫光国微单骑挑大梁、后期有三安光电这种从震荡里逐渐走出的大市值高弹性品种补位,这些虽然都花了不少时间磨蹭,但最后的收益可不小。再比如:这轮行情还有一只市场关注度比较低的化工股,开始跟踪的时候才800多亿,最近一个多月久超过1300亿的市值,涨幅接近60%。![]()
![]()
![]() 至于这公司会不会像恒力石化这类炼化龙头一样,从几百亿变为三千亿还不好说。不过,化工领域出长牛股,我中长期都是看好的,但短期涨幅巨大,就不明码了,咱继续交给时间去验证观点。其实包括对于之前的军工企业和紫光国微主升浪的时候,我的观点和上面图中圈出来的观点一样,随着注册制逐步推行,机构化行情也会成为主流。我们要学会选好赛道和优质企业,逐渐淡化技术面的择时,提高对股价波动的容忍度,这样才能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各种新闻盯来盯去,我估计很多人顶多能吃十多个点收益就离场走人,后面也只能和人吹一嘴“爱过”。以上这个观点,也是某基金大咖的观点,哈哈。这里估计会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捏住好公司?在《张坤投资思想文集》里,谈到持股“耐心”的时候,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也借用他引用的巴菲特的一句话收个尾:投资其实不需要巨大的智慧,但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那么上海机场能不能继续优秀,我觉得答案显而易见,可以,但需要时间。而多数投资者,最不缺的和最缺的,同样是时间。市场这头,如期反弹,当然短期开仓难度肯定是很大的。短线资金在上周市场很差的时候就去爆炒次新股,这周似乎还在延续这个氛围,这属于短线客把握的东西,咱没这能力就别去凑热闹了。整体看下来,市场处在弱反抽过程中,隔壁美股期指表现不错,大A主要还是自己身子骨弱,机构老师现在又有调仓需求,不少人都面临一些奇怪且无法解释的波动。我的观点还是不变,本周初还是可以期待反弹,到节点咱再说下一步。一些优质公司该拿稳的继续拿,仓位太轻或空仓的也别想着怎么进场了,索性就好好过年,别被忽悠进去瞎折腾,再被割一波,那才是尴尬。之前咱们说到过,从一月份开始,市场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做,现在依旧是这样,不信你们瞧瞧自己的裤腰带,就明白了。
|
上一篇:年前的操作策略!
下一篇:爆雷,是春节前的鞭炮声!丨2.1老K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