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研报社 蔚来火力全开 ●●●大●● 我国造车新势力领军企业蔚来,这次发布了首款轿车ET7。整车补贴前购买价44.8万(70KWh,500KM+)/50.6万(100KWh,700KM+),最快将于2022年一季度交付。 我们认为,在全球政府政策指引以及市场需求真实爆发的情况下,电动车目前为止依然是个增量市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只有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才能做到国产化的真正崛起,蔚来ET7的发布不仅是蔚来在2020年实现触底反弹以来重拾车型布局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造车新势力技术进步,面对外来“鲶鱼”特斯拉正面对决的标志性事件。 下文重点聊一聊这次发布会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 确认固态电池的长期趋势 ●●●大●● 这次发布的ET7(150Kwh,1000KM续航)可能是“半固态电池”技术,但仍然确立了固态电池的长期发展趋势。 本次蔚来发布的ET7(150Kwh,1000KM续航)实际上是一种“半固态电池”,该技术实际上是对液态电池的部分环节进行改良: 电解液方面:采用原位固化工艺的固液电解质,确保电芯安全;负极方面,使用无机预锂化工艺的硅碳负极;正极方面:配合纳米级包覆工艺的超高镍正极。最终可以实现50%的能量密度提升,达到360Wh。 而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主要不同是用固体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在性能上看,导电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都优于液态电池,最高能量密度在400-900Wh/Kg之间。 之所以先采用“半固态电池”,是因为固态电池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目前仍在实验室阶段,而半固态电池技术可以实现量产,并且已经体现出一定的性价比。 总之,半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到固态电池之间的一种过渡,虽然目前蔚来采用的还是半固态电池,但仍然进一步确立了固态电池的长期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固态电池技术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日本早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中日韩欧美共53家企业布局研发固态电池,其中9家专注硫化物固态电池,中国氧化物固态电池技术全球领先。预计2025、2030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日本动力电池市场的渗透率分别达50%、95%以上。 固态电池的研发商用总体处于加速阶段,过渡品“半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对碳酸锂、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碳纳米管等需求拉动明显。
从影响上看,我们认为固态电池路线的发展,短期内产业链的影响有限,但是一旦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将会对锂电中游环节造成洗牌。 考虑到蔚来的产量和销量,以及“半固态电池”的性价比问题(仍不高),短期内不会对传统的锂电中游造成冲击。 但是当固态电池真的来临时,将对锂电中游环节造成一次洗牌,按照受影响程度,隔膜>电解液>负极>正极。其中隔膜及电解液是负面影响,现有正负极材料为中性,而对于高电压/高容量正极、金属锂负极(尤其是超薄锂箔)等新型材料则是正面影响。 1)未来电解液和隔膜将被取代:半固态电池的构成中包括隔膜和电解液(占比5-15%),但是电解液的用量将会减少。全固态电池使用的是固体电解质,因此会完全替代隔膜、电解液。 全固态电池对正负极材料的影响不大:正极还是以高镍三元等为主;负极还是石墨或硅碳负极。 2)电池设备与现有设备无法兼容: 目前的半固态电池仍然使用大量现有锂离子工艺,意味着半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可以从现在有的锂电池设备厂商中获得。但是,全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与目前完全不同,所以可能电池制备工艺可能会有很大的改进,或需要全新的生产设备和产线。 自动驾驶配置超越特斯拉 ●●●大●● 第一,蔚来ET7搭载最新自动驾驶技术NAD。 蔚来ET7车型搭载最新的蔚来自动驾驶技术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是基于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NIO自动驾驶算法和自动驾驶整车平台等,逐步实现高速、城区、停车、加电等场景下轻松安全的点到点自动驾驶体验。 自动驾驶的产业链包括感知端的雷达和摄像头、决策端的控制器和芯片、执行端的线控转向和灯光以及高精度地图这四个环节。 蔚来的新车型发布表明其从感知算法、地图定位、控制策略到底层系统在内拥有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 第二,蔚来新车型与特斯拉相比,在感知和算法部分亮点较多。 在感知端,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拥有33个感知硬件,包括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以及多个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是特斯拉(目前像素120万)目前探测距离的3倍远。 顶部首次搭载的激光雷达,也是采用的与Innovusion合作开发的全世界看得最远的量产Aquila激光雷达。 而在算力上,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配4颗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是特斯拉FSD的7倍。 第三,蔚来搭载激光雷达,或将加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 对于自动驾驶传感器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两种不同路径: 一种是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组成,构成纯视觉计算,代表企业为特斯拉; 另一种是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组成,代表企业为谷歌 Waymo。 对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方案而言,商业成本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安装昂贵的激光雷达会明显提高单台汽车的售价。但摄像头的二维图像相比三维信息更难挖掘,需要设计更强大的算法、大量数据的积累和更长期的研发投入,因此也会存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高级自动驾驶对于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此次蔚来新车型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案,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组成。该方案最明显的特征是“重感知、轻计算”,通过在感知硬件上的超强配置,适当降低感知数据处理环节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从而加快L4级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部署进程,推动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发展。 |
研报社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20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