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白马摊上大事了!
原创:猫叔 走在桥水的猫 2021-01-03
- 小 + 大
这个周末,爱尔眼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来按事件性质来说,其实只是一起简单的医患纠纷,后续该赔钱赔钱,该治病治病,如果双方觉得谈不拢,走和法律程序也就结束了但是这次正好纠纷的双方是30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和微博医疗圈的大V--@急诊向日葵艾芬 ,粉丝219万,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 医疗行业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银牙科,金眼科,最苦命是小儿科”。眼科和牙科绝对是赚钱稳稳的,甚至堪称暴利行业。现在公立医院有很多紧箍咒,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不太敢乱来,至于私立嘛,没人说的清楚...按照艾芬医生的叙述,这次爱尔眼科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让她做了晶体更换手术,原本只要几百元的白内障治疗变成了2.9万,同时没有进行眼底的彻底检查,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常理来说,舆论应该一边倒向艾芬医生,因为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患者,对私立医院都不是很信任,你想想,公立医院kpi化都导致过度医疗,更何况以利润为导向的私立医院。一般公立医院的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有什么问题都是自己院内解决了,又便宜又快捷。去私立看病,要么有难以启齿的原因,要么就是以前信任的某医生跳槽然后叫过去的。但是我咨询了一位医生朋友,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那几乎所有医务人员并不站在艾这边,都在呼吁走正常医疗责任鉴定和医疗司法鉴定,不要哄抬舆情。他说,手术就是手术,都有风险。手术出了问题谁都不想,但有问题就要从正规鉴定和医疗秩序出发,本身都有正常的审核赔偿规定的。医疗秩序更是每一名医务人员和患者最宝贵的东西,如果破坏这个秩序,受害的一定是广大最基层的患者。作为一个熟知医疗流程的急诊主任,利用舆情施压有点不合适,况且事件暂时还只是一面之词,需要等更详细的调查结果出现后才能判断。这事我也不太好评判,但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股价大概率要被锤一波。况且,白内障手术业务是爱尔眼科的第三大业务板块,如果业务遭受打击,对公司的影响会比较大。又涉及到社会知名人士,舆论压力大的很,相当于做了一个巨大的负面广告,对于公司声誉也有影响。1、特斯拉Model Y大幅降价,其中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下调14.81万元。这事冲击最大的肯定是蔚来这类国内电车厂商,而且还会抢占30万级别的准豪车市场。相反利好的就是特斯拉产业链,核心公司无非就是宁德时代、璞泰来、新宙邦、当升科技那些。但是涨幅都已经很大了,特斯拉近期反复降价,带来的是产业链上公司产品的量价齐升。所以还是我们之前说过需要思考的——量价关系往不利方向变化,以至于需要思考重新分配产业链利润。2、华为短暂下架腾讯游戏后,又迅速握手言和。这次冲突的核心原因是,华为在国内与海外采取不同分成比例。而华为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明显也是存在双标的做法,巨头腾讯也好、其它小企业也罢,肯定是不满的。用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话来说:华为是一家好企业,但不是一个好客户。华为的消费电子领域如果继续竭泽而渔,生存难度会越来越大。关于市场,热门的地方依旧很好,冷门的地方继续不受待见。有句大白话说得好,你可能骗一部分人一辈子,也可能骗所有人一阵子,但你不可能骗所有人一辈子。所以大多数所谓“新概念”最终证明只是概念而已,所谓的“新估值体系”不过是为了吸引人们去接盘那些传统估值体系下已经是超高估值的股票罢了。老韭菜肯定知道在2015年二季度很流行的一个段子“你可以变得更聪明,或者你可以变得更有钱”,也就是说只有群体性地放弃理性思考、随波逐流才能挣钱。这既违背常识,也违背资本市场几百年的历史反复验证过的规律。所有成熟行业中的成熟企业,保持50倍,8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估值的状态,都是昙花一现的短期泡沫,不可能持续太久的时间。要放到当下市场来说,那就是指白酒。理由再简单不过:如果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能持续保持50%以上的增速,那一定是高增长的新兴行业和成长性的小公司,就不叫成熟行业,也不叫成熟企业。如果收入和利润不能维持高增长,却享受着持续的高估值,就一定是一场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短期来看,指数结构确实好看了,也越来越有了春季躁动的意思。关于春季躁动的一些关键节点,12月28日的时候,我在小密圈里有做一个科普,基本每年都是分成三个阶段:而其中最好的、全市场都能普涨的阶段,是春节到三月两会这个时期。但接下来配什么品种、以什么周期来配置,这才是最难、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历史统计数据看:值得关注的阶段性高弹品种,主要集中在农业、计算机、建材、电子、军工、医药、电器设备、通信。
|
上一篇:10年65倍
下一篇:今天,说几句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