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提交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运筹帷幄 > 文章 当前位置: 运筹帷幄 > 文章

集采提速,医药何去何从?

原创:转载自:独家研报   研报社   2020-11-25 - 小 + 大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

——研报社


集采再次引发医药板块暴跌

●●●大●●

今天盘前“第二波医用耗材集采来临”的消息,再次引发A股医药医疗板块大跌。


今天早上9:00,股帮App「股帮研究院」发文《【医用耗材】高值耗材或第二批集采》提示风险: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医保局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采集信息的文件,集采范围主要包括骨科人工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高值耗材集采进度超出市场预期,压缩行业利润空间,因此适当回避有集采预期的赛道是更好选择。”


正是受这个第二轮医疗耗材集采消息的刺激,今天医药医疗板块再次大幅下跌,三友医疗、爱博医疗、心脉医疗等个股下跌近10%。


其实把时间拨回到11月5日~6日,我们已经在《【医疗器械】如何看冠脉支架集采的“硬着陆”》、《【集采】关于集采风险的深度解析》两篇文章中详细解读了医疗器械集采事件,并提示相关风险:
“医疗行业目前率先开始集采的是医疗高值耗材,此次冠脉支架集采是个开始,后续医疗高值耗材领域的集采会陆续落地,所以医疗高值耗材领域的集采风险是后续要重点关注的。”


当时提示的“有集采风险的医疗器械公司”,今天也成了医疗医药板块下跌的重灾区:



重申:医保集采将是常态

●●●大●●

新冠疫情短期加剧医保支出压力,老龄化趋势下节约医保开支必然成为长期政策,医疗医药领域的集采将成为常态。

短期来看,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医保对参保单位减半征收职工医保费最长达5个月,导致医保基金收入减少了1500亿元左右。

而去年医保基金总收入共2.3万亿元,总支出2万亿元,1500亿元相当于去年总支出的7.5%,总收入的6.5%,疫情加剧了医保平衡收支的压力,这可能就是近期集采政策提速的原因。

长期来看,未来十年我国绝对的老龄人口将增加1.5亿以上,大概率会出现医保基金盈余为负、逐年下降的情况。因此,如何节约医保开支是医保政策必须面临的问题,而集采就是其中一个核心的选项。

当然,集采也不是一味地为了医保控费,更重要的意义是逼迫行业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药品批文中有9成以上是仿制药批文,2017年我国全部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到全球前十公司总和的5%,医药企业的创新基础十分薄弱。
我国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总体对外依存度分别约20%和30%,进口医药产品占据了可观市场,尤其是部分高端的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相比之下,上个月落地的第一批冠脉支架集采节省了大约100亿元,仅占总开支的0.5%。如果在高端创新药、器械领域实现进口替代,节省的开支将是数十倍量级。

集采短期压制利润,但是中长期可以推动有创新能力、愿意投入研发资金的龙头企业在出清竞争者的赛道中胜出,最终在高端创新药、器械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总之,集采不仅在提速,而且将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医保政策。

回顾集采时间线:近年来,国内带量采购政策(集采)陆续出台并落地,集采范围也从化学制药扩展到医疗高值耗材。

2018年11月,第一批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启动,实行“4+7”药品集采试点,最终25个品种中选,6个弃标,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2020年1月,第二批药品采集从25个品种扩大到33个,向全国扩围,最终平均降幅53%,个别品种降幅接近90%。

2020年9月,第三批药品集采落地,共涉及52个品种,86个品规,平均降价幅度超过70%,多个品种出现降幅超过90%的情况。

2020年7月15-1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

2020年11月5日,冠脉支架集采落地,正式宣告了医疗耗材集采时代的到来。

医药行业经过三轮集采之后,已经覆盖多数品种,并且大多降价充分,所以市场预期也比较充分,剩下就是生物制品和中成药方面的集采,按目前的进展来看,预计会在2021年有相关政策出台。

用一句话概括下:化学仿制药的集采已经基本覆盖,高值医疗耗材的集采刚刚开始,生物制药、中成药的集采即将开始。



集采政策下的医疗医药板块

●●●大●●

在医保集采政策提速的大背景下,医疗医药板块会如何表现?

第一,短期会对整个医疗医药板块造成情绪的打压,尤其是临近集采或者价格打压厉害的细分板块,股价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比如近期的冠脉支架、骨科耗材板块。

第二,从中长期来看,已经被集采的部分细分领域可能会有核心公司走出来,因为这些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类公司不会太多,并且需要对公司基本面有长期深入的跟踪。

第三,从交易角度来看,由于市场有一些资金必须要配置医药板块,那么在集采的背景下,必然会更倾向于配置对集采政策免疫(几年内不会被集采)的行业,这些板块后续可能会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

哪些医疗医药细分行业会对集采政策免疫?

1)创新产业链(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外包):集采打压的是同质化产品的利润,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优势、壁垒较高的产品很难被集采,甚至就算集采了,也很难被压价。


2)特色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属于药品制剂的上游,集采只能集采成品,所以特色原料药行业属于集采免疫行业。


3)专科医院:民营专科医院有强消费属性,不受医保控费影响,能够享受消费升级下的红利。


4)药店:天然无法被集采,并且药品集采的落标也为药店带来增量。因为未中标品种基本失去医院市场,只能寻求医院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布局。这对连锁药店来讲,将极大丰富药品种类、带来客流,同时也提高了议价能力。


5)医美:医疗美容属于可选消费,并不属于医保覆盖品种,因此也不存在集采风险。


今天整理了一份“对集采政策免疫的医药细分领域及其核心个股凡是点了“在看”者点击“进入公众号”,然后在对话框里发送“答案”这两个字,就会蹦出答案。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点击“在看”,以此鼓励研报社继续创作
赚钱艰难,支持研报社,就是支持您自己


上一篇:剪刀差,被干掉了......

下一篇:切换......才有新生!

关注研报社公众号
研报社的微信号:yanbao_she

本公众号为年度财经榜第一名,为您解读最新政策、分析行业动态、发掘个股预期差。

关于我们   |   提交推广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微游资.  Powered by vyouzi.com   |   粤ICP备19124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