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值此中秋佳节,让我许一个心愿,祝你快乐平安;送一份真情,愿你吉祥如意;发一篇文章,告你中秋来临;写一段文字,我们彼此珍藏。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月亮有着朴素而美好的感情,古人向往月亮,于是留下了数不清的描写月亮的名篇佳作。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月亮上住着一位名叫嫦娥的美丽仙女,每当人们抬头看向月亮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位孤独的广寒宫宫主。 探月工程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工程,其对于我国航天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还有一个更为动听的别名——“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大事记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列入近期发展的目标。 2003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007年8月,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开局圆满。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成功完成硬着陆,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0年1月11日,“绕月探测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10月2日,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拍下它的第一幅“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摄影作品。 2012年2月6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中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 2012年4月15日,嫦娥二号在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上飞行了235天,出色地完成了观察太阳的任务后,受控飞入距离地球大约1000万千米深邃的太阳系空间,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步伐。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并与“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肩而过,相对距离仅有3.2公里,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拓展试验圆满成功。 2013年11月,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宣布,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6000万公里。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被成功发射。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当前,我国正在论证载人登月方案,不远的将来,中国航天员将有望登陆月球,后续还将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而为了满足未来航天任务的需求,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重型火箭也正在研制中。9月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首次整机热试车圆满成功,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闭式膨胀循环发动机试车,标志着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之一的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该25吨级氢氧发动机推力是我国现役上面级氢氧发动机的3倍,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标志性产品。以后载人登月、载人登火和深空探测任务有了基础。 最后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团圆。人顺心顺事事都顺。 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飞天登月计划,圆我中华儿女千年飞天梦! |
上一篇:大灾难:巨型撞击!
下一篇:代表月亮消灭你!
股沐迎春 的最新文章:
原创2022-12-09
原创2022-11-24
原创2022-11-23
原创2022-11-22
原创2022-11-21
原创2022-11-18
原创2022-11-17
原创2022-11-16
原创2022-11-15
原创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