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GDP目标,意味着什么?
原创:研报社 研报社 2020-05-22
- 小 + 大
![]()
2020年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出炉,要点如下。![]() 一方面,不设2020年GDP增速具体目标,体现了今年全年全球疫情和经济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促就业、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思路。
其实,研报社在5月10日《下周,三件大事!》一文中已经预判过:“不排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设GDP目标增速的可能”。 此前延后至5月下旬召开,一是为了等疫情缓和,二是为了观察国内经济恢复情况和海外疫情、经济贸易形势,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全球疫情在疫苗上市之前仍不明朗,海外经济贸易形势不确定性仍然不小,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反而会受到掣肘。不设预期的量化目标,转而做好“六保”、“六稳”等更现实的工作,以不变应万变,可能是当前形势下最务实的方式。另一方面,不设GDP目标不代表政府会放任经济下行,保就业、稳民生等其他目标均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这些指标其实隐含了一定的GDP预期增速,底线思维仍在。
其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方面:1)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2)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2019年的财政赤字规模是2.76万亿元,那么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应该是3.76万亿元,对应3.6%的赤字率,2020年的名义GDP应该是104.4万亿,那么2020年的名义GDP增速就是5.4%。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而GDP平减指数与物价有关。2019年名义GDP增速7.8%,实际GDP增速6.1%,按此大致估算5.4%的名义增速对应的实际增速大约为3%-4%。也就是说,从赤字率这一块来看,政府的隐含GDP预期目标是3%-4%。其二,2020年稳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每单位GDP增速大致可以带动220-250万的城镇就业,9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对应的是3.6-4%的GDP增速。综上所述,研报社认为,虽然今年政府没有预设GDP增速目标,但是从其他指标隐含的指示来看,政府对GDP的预期目标大约是3%-4%,2%左右可能是底线。
在一季度GDP增速-6.8%的基础上: 1)如果今年全年GDP增速要达到3%,那么剩下三个季度的平均增速要分别达到5.8%。 2)如果今年全年GDP增速要达到4%,那么剩下三个季度的平均增速要分别达到7%。 任务依然很艰巨!
第一,10万亿财政资金流向哪里?2020年财政总支出将达到10万亿,“两新一重”是重点支持方向。
地方财政支出这块,今年专项债额度是3.75万亿,由于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作资本金,还可以继续放大杠杆,实际额度可能达到5万亿左右;再加上1万亿特别国债,今年总的财政支出可能达到10万亿,2019年大约为5万亿,环比翻倍。这10万亿会流入哪里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1)新基建: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2)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3)重大工程建设:交通、水利(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其一,财政政策这块数量上没有超预期,财政赤字、专项债额度、特别国债规模均在预期之内,但是非常明确并细化了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两新一重”将成为下一阶段投资端的核心着力点。其二,扩内需最终还是落在了促投资上,促消费并没有过多表述,消费这一块的力度是有点低于预期的;另外,强调要压缩非刚性政府支出,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三公消费。第二,“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短期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一提法值得重视。以往在社融增速这块一般强调的是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但是今年强调的是要明显高于去年,这意味着不管今年GDP增速如何,社融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速,那么必然需要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货币政策就需要更加灵活适度。
另外,工作报告中还首次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再次体现了“精准滴灌”的政策思路,需要关注这一工具的落地。第一,区域政策上新增表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国内城市群这块之前强调的主要是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这次还新增了一个成渝,后面可能会获得区域政策的加码。
另外,上周末发布了西部大开发3.0政策,虽然这次在工作报告中没有更多的表述,但应该也是区域政策持续发力的方向。
第二,科技方面最新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所以,未来的政策资源将进一步集中向科技巨头,以此来推动核心技术、重点项目的攻关。第三,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农村电商、C2M、网红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将持续受到政策的支持。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买卖股票,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支持研报社这艘大船,就是支持您自己,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
上一篇:A股暴跌真相!请回看《5.19逃顶计划》!
下一篇:工作报告,定调今年四个主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