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研报社社长 游资研报社 2020-05-15 - 小 + 大
情绪周期 如果试图去谈论情绪周期,势必要先来分析主体,证券市场的推动和变数主要来自于资金,然而资金背后主体源自于资金持有人。但凡是人,一定会有情绪,以及有规律可循的情绪变化。如果试图去分析,我们先从个体的情绪变化来作为样本,后续进而引进群体效应的变化,然而群体认知的程度一定是要非理性及放大于个人认知的。 首先,来看下情绪的基本概念: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人的情绪又天生也有后天控制的成分。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数量和对情绪的定义都不一样 第一,认清参与主体并分析参与程度的理性程度。 我们不去分析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因为样本结构不完全差异化比较大,后天情绪的产生是通过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既然受到一定的人与人交流所产生的,所以作为交易主体,群体的水平一定是相对平衡的状态,市场才得以运行,我们试图去做的就是相较于群体水平略高一筹。 《乌合之众》里面提及到,群体是会传染和相互感染的,所以群体认知的程度一定不会太高,就例如书中的例子:当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回归到群体后的水平还是归属与群体的水平。 第二,理解情绪的放大效应。 情绪的存在才是我们真正在这个市场赚钱的方式(主要是短线),因为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所以对于助涨杀跌的作用,情绪功不可没,在某一个点位上,因为大单的抛售继而引发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恐慌,场外资金进场收割恐慌盘从而产生大幅的收益。同样在弱转强模式中,因为高开的量变,引发情绪的质变,场内惜售、场外抢筹所以导致情绪的放大。 第三,理解情绪周期的时效性。 情绪周期的长短无法规定,同样无法预估。 情绪在周期上具有随机性,例如在最近次新上的闷杀效应,倘若能有效走出二板并且板块出现投机性机会,情绪转好,持续性增加,从而场外观望资金疯狂入场抢筹,板块高潮,资金出货。 一个短周期的推动因素可能一个连板,某个代表着某种信号的个股涨停便可以达到。然而长周期的推动因素必须是长期持续的赚钱效应,导致大量场外资金入场来推动长期的情绪的转变,例如2015年的牛市,快速拉升导致场外资金疯狂入场,情绪达到顶峰。 第四,情绪的演化及背后逻辑 场内情绪推演:市场赚钱效应产生——投资者产生盈利——投资意愿增强——市场投机资增加——情绪继续推进——产生大量浮盈——抛售意愿增强——场内赚钱效应降低——投资者产生亏损——投资意愿降低——市场投机资金减少。 周期一直在轮回,当情绪降低后,市场产生低估后小部分资金选择试盘,部分资金产生浮盈,从而回到我们对模型推演的第一步,进而引发模式的生效。 第五,情绪的示范作用。 我们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市场产生赚钱的示范作用,情绪的赚钱难易程度以及赚钱程度的大小,决定情绪周期的长短,例如最近的华盛昌的强势,引领着次新走出了久违的吃肉行情。包括目前市场的模仿效应淋漓尽致,杰西利弗莫尔说过“股价会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既然市场产生了示范效应,会有无数资金发动同类型的个股。 目前看情绪周期虽然有效,但因为不好量化和推测所以导致市场不容易学习,下周社长跟大家聊聊怎么观察以及未来的情绪周期的一些思考。 今天社长就和大家聊到这里,朋友们下次见 注:部分信息来自券商和公开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文章内容。文章内容仅为参考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谨慎!
|
上一篇:货币政策收紧了吗?
下一篇:次新方向......